前些时间看了一些提及关于客体恒常性的文章和书籍,想结合看完的感受记录一些备忘总结。简单介绍一下客体恒常性的概念:我们内心的”客体”(这里客体一般指依恋的目标,一般是我们的亲密关系)有一种安宁恒定的状态,就好比对于父母离开的家独处的孩子来说。如果正常稳定的客体,会让我们觉得父母虽然不在,孩子虽然会想父母,但是他会感到他和父母心里仍然在一起,是一种持续恒流稳定的感受,反之缺失的话会产生会焦虑、焦躁、害怕被抛弃的情绪。

造成客体缺失的原因有很多,童年不友好的客体分离体验,成长经历中被忽冷忽热的对待,从小经常性的被否定打压,目前了解和学习客体恒常性就我自身而言独处时感到安宁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当长大后我们脱离父母,我们拥有了伴侣,全新的亲密关系让我们发觉我们童年/经历中刻在身体上的”记忆”,这种原生的记忆在我们处于亲密关系中出现特定的情景时操控我们的情绪和身体,让我们像个婴儿一样不知所措。

客体恒常性的定义

客体和主体呈相对视角,主体也就是我们的内心视角感,而客体意指我们主体的内心视角所看到依恋目标所指的对象。而恒常性就比较字面意思了,是我们理解了依恋目标,且知道对我们充满爱意,与我们较好的维系情感上的链接时,我们会把依恋目标转换为一个”内在的客体形象”,即便监护人,伴侣暂时离开了我们,我们也知道他们只是暂时的离开了我们的视野没有抛弃我们或者消失了,我们仍然知道我们是被爱的。

Read more »